從 Yvon Lambert 的雙眼看,廿年以來
從伊馮・朗伯的雙眼看,廿年以來
編譯|吳礽喻 圖版提供|the Collection Lambert, Avignon
自1960年代在巴黎開設畫廊,伊馮.朗伯(從伊馮・朗伯的雙眼看,廿年以來
編譯|吳礽喻 圖版提供|the Collection Lambert, Avignon
自1960年代在巴黎開設畫廊,伊馮.朗伯(Yvon Lambert)即扮演支持現代藝術創作的重要推手。2000年亞維農成為歐洲文化之都,朗伯捐贈了一批他所收藏的極簡主義創作,讓亞維農的十八世紀古蹟卡蒙旅館(Hôtel de Caumont)搖身一變,成為吸引遊客前來參觀的現代藝術殿堂。廿年後,這位收藏家重新審視這批作品,並且藉由他的視角及策展方式,為「藝術對他的重要性」給出了更明確的回答。
私人藏家對法國藝壇的影響力從2000年開始逐漸浮上檯面,從朗伯收藏館開幕以來,蘇珊・佩奇(Suzanne Pagé)在巴黎現代美術館策劃的「Passions Privées」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里程碑,後續則曾有安東‧ 德‧ 蓋伯特(Antoine de Galbert)的「紅屋」(Maison Rouge),開雲集團董事長法蘭索瓦・皮諾(François Pinault)的國際收藏展館法國分部,以及貝爾納・阿爾諾(Bernard Arnault)的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基金會(LVMH)與凱敏雅克(Carmignac)資產風險管理公司於法國巴黎、波克羅勒島,以及阿爾開設的Luma實驗文化中心。
而朗伯是什麼樣的一位收藏家?傑基・威爾施萊格(Jackie Wullschläger)在《Financial Times》寫道,自從藝術經紀人安布羅斯・沃拉德(Ambroise Vollard, 1866-1939)被雷諾瓦畫成多彩的鬥牛士、被畢卡索畫成立體派的拼圖以降,沒有其他的畫商能被藝術家用這麼多樣化的方式加以推崇:
塞・湯伯利(Cy Twombly)在1975年把伊馮・朗伯轉化成一條狹長的畫布上,中間一條垂直、顫抖的藍色線條,代表了他的高雅與神秘。2006年在南美出生的荷蘭觀念藝術家斯坦利.布魯恩(Stanley Brouwn)把上述這條垂直的肖像平躺,放在幾個桌腳支架之間,作品名稱為〈伊馮・朗伯的肖像〉,反映他的為人務實卻也不落俗套。前年,洛杉磯的藝術家大衛・霍維茨(David Horvitz)在亞維農朗伯收藏館前種植了許多從加州帶來的種子,而這件名為〈一幅肖像(伊馮・朗伯)〉的作品象徵了畫商的平易近人、啟發性與國際視野。
就如同畫商沃拉德在1900至1920年代在藝術領域中安靜但沈穩的存在,今年八十五歲的伊馮・朗伯,也有相仿的內斂,眼光如鷹的他收藏了二戰後期許多重要的藝術作品。身為一位威尼斯計程車司機之子,他的父親還曾接送過畫家馬蒂斯,他是第一位察覺藝術潮流已經逐漸往紐約轉移的法國畫商,從1960年代起耕耘美國極簡主義作品,成為它們在歐洲散播的其中一個管道櫥窗,從中賺取了財富。
他在2012年捐贈給法國政府的收藏,當時估計價值總共高達1.2億美元,之後他把自己經營的畫廊轉型成為書店,並專心從事美術書籍的出版工作。而捐贈給法國政府所設立的收藏館也附帶了一些條件,例如妥善修復卡蒙旅館,成為臨時性特展展場,並將緊鄰的蒙福孔旅館(Hôtel de Montfaucon)修建成為永久典藏的基地,這部分由法國中央與地方政府分別出資800萬與600萬歐元,共1400萬歐元的建築修繕費用,以及由亞維農市政府承擔每年44萬歐元的收藏館營運費用,展覽空間共計五千平方公尺,包括兩千件藝術收藏,其中五百五十六件為法國政府所有,讓原本頹傾、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建築有了新的用途。
「從伊馮・朗伯的雙眼看,廿年以後」、「我反映出你是誰。從南・戈丁到羅尼・霍恩:朗伯收藏中的親密性」、「由藝術家來看收藏館,同樣的#1」三個計劃作為此次亞維農收藏館廿年回顧,透露出了許多藏家私密與個人的觀點。展出的藝術家都和朗伯交情匪淺,每位藝術家各被分配到一個展間,或是以出版、策展的形式,為藝術家的生涯與作品做出新的註解。
南・戈丁在朗伯收藏中佔有很重要的份量,一百件左右的攝影作品,以私密的生活紀錄為主,其中也包括了朗伯的肖像。藝術家曾說這些拍攝的主題都是她所迷戀的對象。每一張照片都是一個故事,所有照片的總和構成了這些倏忽即逝的相遇,以及她的活在「另一面」的「族人們」的集體記憶。攝影作品的名稱擷取自美國搖滾樂詩人盧・里德(Lou Reed)的歌詞「嘿,寶貝,到狂野的另一面散步吧,我說喬伊,到狂野的另一面散步吧」。
將所有位在亞維農朗伯收藏館的南・戈丁作品一同展出作為主軸線,延伸至永久典藏中的其他作品,也是館方第二本出版物:索爾・勒威特(Sol LeWitt)、羅伯特・瑞曼(Robert Ryman)筆記的前導。在本次展覽所挑選出的作品,創作者們試著捕捉「親密性」,以及他們如何藉此反抗大環境的束縛,並邀請觀者進入集體或普世性的同理,關照生命與那些藝術家選擇與我們分享的事物。
如果作品呈現了這個世界的一些碎片,或單一個體的某種集結:它並非排斥普世的價值觀,而是反映了我們的世界從1980年以來的變化,我們將自己交給這個世界,有點僵固在我們分別既有的價值觀,並且試圖毀滅自我與那些造成差異的事物。如果1970年代的標語「個人即政治」就如同字面上的意思,那麼這些私密的故事則提供了一種讓我們在此時此刻作為一種集體想像的可能性。
館方第三本出版物以南・戈丁為主題,包括了五十五張手持拍攝的照片、肖像,這本選集不只紀錄了朗伯與南・戈丁的深厚情誼,也見證了南・戈丁作為一個世代與私密攝影的代表人物。
許多人都聽說過伊馮・朗伯如何與藝術家維繫關係,藉由收藏與在他經營的畫廊做推廣,持續保持聯絡,還有在他新開設的巴黎書店裡展示新一代發掘出來的藝術家,在收藏館舉辦聯展。自從亞維農的收藏館從二十年開放以來,幾乎所有他認識的藝術家都親自造訪過,「由藝術家來看收藏館,同樣的#1」即是邀請這些藝術家擔任策展人,在收藏館的生日之際,各挑選一件他們認為最能代表這個地方,或是收藏家視野的作品。
另外,由羅馬藝術學院(Villa Medici)和京都九条山法國會館(Villa Kujoyama)與馬德里維拉斯蓋茲法國學校(Casa de Velázquez)共同舉辦的「¡ VIVA VILLA !
」新媒體藝術節也同時在亞維農朗伯收藏館開啟了三個月的展演活動,邀請新銳藝術家在廿週年館慶系列活動中一同對話。
▍圖說
1. 南・戈丁的作品〈布萊恩的生日〉
Nan Goldin, Brian’s Birthday, 1983 © Yvon Lambert donation to the French State / Centre national des arts plastiques / Deposited with the Collection Lambert, Avignon
2. 卡蒙旅館外觀,朗伯收藏館的基地。The Hôtel de Caumont in Avignon, home to the Lambert Collection
3. 朗伯收藏館梯廳。
5. 朗伯收藏館的典藏基地「蒙福孔旅館」。
6. 安瑟姆・基弗的作品〈從星星落下的暗光〉。Anselm Kiefer, Cette obscure clarté qui tombe des étoiles, 1996 © Collection Lambert, Anselm Kiefer
7. 唐納德・賈德的作品〈無題〉。Donald Judd, Untitled, 1984 © Yvon Lambert donation to the French State / Centre national des arts plastiques / Deposited with the Collection Lambert, Avignon
8. 唐納德・賈德的作品〈五或更多的盒子〉。Donald Judd, 5 or more boxes, (1968-73) © Collection Lambert, Judd Foundation/Adagp, Paris
9. 索爾・勒威特的作品〈壁畫#538〉。Sol LeWitt, Wall Drawing #538, 1984-88 © Collection Lambert, Adagp, Paris
10. 米克爾・巴塞洛的作品〈圖書館〉。Miquel Barceló, Biblioteca © Collection Lambert, Adagp, Paris
11. 尚-夏爾・布萊的作品〈無題〉。Jean-Charles Blais, Untitled, 1988 © Yvon Lambert donation to the French State / Centre national des arts plastiques / Deposited with the Collection Lambert, Avignon.
12. 尼爾・托羅尼的作品〈五十號筆刷以間距三十公分留下印記〉。Niele Toroni, Empreintes de pinceau n°50 répétées à intervalles réguliers (30 cm) (Imprints of a No. 50 Paintbrush Repeated at Regular Intervals of 30 cm), 2000 Richard Long, Sticks, 1975 © Yvon Lambert donation to the French State / Centre national des arts plastiques / Deposited with the Collection Lambert, Avignon Photo Credit: Pascal Martinez
13.克里斯蒂安.波爾坦斯基的作品〈黑色圖像〉。Christian Boltanski, Les Images Noires (Dark Images), 1995 © Yvon Lambert donation to the French State / Centre national des arts plastiques / Deposited with the Collection Lambert, Avignon Photo Credit: Pascal Martinez
14. 塞・湯伯利的作品〈尼菲迪亞〉。Cy Twombly, Nimphidia, 1982 © Yvon Lambert donation to the French State / Centre national des arts plastiques / Deposited with the Collection Lambert, Avignon Photo Credit: Franck Couvreur
15. 理查德・塔特爾的作品〈我所想到的任何三種顏色〉Richard Tuttle, Any Three Colors on my Mind, 1973 © Private Collection / Deposited with the Collection Lambert, Avignon
「我比較難去談塔特爾,因為我對他的作品了解幾乎僅止於溫柔」朗伯說道「在我的牆上看見這些由『線段』或幾筆鉛筆、筆刷筆觸構成的作品,我了解這些作品依存在幾乎沒有任何基礎上,但我不在乎。就是這樣幾近於無的細微感動了我。」
16. 羅伯特・瑞曼的作品〈大致上〉。Robert Ryman, General, 1970 © Yvon Lambert donation to the French State / Centre national des arts plastiques / Deposited with the Collection Lambert, Avignon Photo Credit: Victor Picon
)即扮演支持現代藝術創作的重要推手。2000年亞維農成為歐洲文化之都,朗伯捐贈了一批他所收藏的極簡主義創作,讓亞維農的十八世紀古蹟卡蒙旅館(Hôtel de Caumont)搖身一變,成為吸引遊客前來參觀的現代藝術殿堂。廿年後,這位收藏家重新審視這批作品,並且藉由他的視角及策展方式,為「藝術對他的重要性」給出了更明確的回答。
私人藏家對法國藝壇的影響力從2000年開始逐漸浮上檯面,從朗伯收藏館開幕以來,蘇珊・佩奇(Suzanne Pagé)在巴黎現代美術館策劃的「Passions Privées」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里程碑,後續則曾有安東‧ 德‧ 蓋伯特(Antoine de Galbert)的「紅屋」(Maison Rouge),開雲集團董事長法蘭索瓦・皮諾(François Pinault)的國際收藏展館法國分部,以及貝爾納・阿爾諾(Bernard Arnault)的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基金會(LVMH)與凱敏雅克(Carmignac)資產風險管理公司於法國巴黎、波克羅勒島,以及阿爾開設的Luma實驗文化中心。
而朗伯是什麼樣的一位收藏家?傑基・威爾施萊格(Jackie Wullschläger)在《Financial Times》寫道,自從藝術經紀人安布羅斯・沃拉德(Ambroise Vollard, 1866-1939)被雷諾瓦畫成多彩的鬥牛士、被畢卡索畫成立體派的拼圖以降,沒有其他的畫商能被藝術家用這麼多樣化的方式加以推崇:
塞・湯伯利(Cy Twombly)在1975年把伊馮・朗伯轉化成一條狹長的畫布上,中間一條垂直、顫抖的藍色線條,代表了他的高雅與神秘。2006年在南美出生的荷蘭觀念藝術家斯坦利.布魯恩(Stanley Brouwn)把上述這條垂直的肖像平躺,放在幾個桌腳支架之間,作品名稱為〈伊馮・朗伯的肖像〉,反映他的為人務實卻也不落俗套。前年,洛杉磯的藝術家大衛・霍維茨(David Horvitz)在亞維農朗伯收藏館前種植了許多從加州帶來的種子,而這件名為〈一幅肖像(伊馮・朗伯)〉的作品象徵了畫商的平易近人、啟發性與國際視野。
就如同畫商沃拉德在1900至1920年代在藝術領域中安靜但沈穩的存在,今年八十五歲的伊馮・朗伯,也有相仿的內斂,眼光如鷹的他收藏了二戰後期許多重要的藝術作品。身為一位威尼斯計程車司機之子,他的父親還曾接送過畫家馬蒂斯,他是第一位察覺藝術潮流已經逐漸往紐約轉移的法國畫商,從1960年代起耕耘美國極簡主義作品,成為它們在歐洲散播的其中一個管道櫥窗,從中賺取了財富。
他在2012年捐贈給法國政府的收藏,當時估計價值總共高達1.2億美元,之後他把自己經營的畫廊轉型成為書店,並專心從事美術書籍的出版工作。而捐贈給法國政府所設立的收藏館也附帶了一些條件,例如妥善修復卡蒙旅館,成為臨時性特展展場,並將緊鄰的蒙福孔旅館(Hôtel de Montfaucon)修建成為永久典藏的基地,這部分由法國中央與地方政府分別出資800萬與600萬歐元,共1400萬歐元的建築修繕費用,以及由亞維農市政府承擔每年44萬歐元的收藏館營運費用,展覽空間共計五千平方公尺,包括兩千件藝術收藏,其中五百五十六件為法國政府所有,讓原本頹傾、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建築有了新的用途。
「從伊馮・朗伯的雙眼看,廿年以後」、「我反映出你是誰。從南・戈丁到羅尼・霍恩:朗伯收藏中的親密性」、「由藝術家來看收藏館,同樣的#1」三個計劃作為此次亞維農收藏館廿年回顧,透露出了許多藏家私密與個人的觀點。展出的藝術家都和朗伯交情匪淺,每位藝術家各被分配到一個展間,或是以出版、策展的形式,為藝術家的生涯與作品做出新的註解。
南・戈丁在朗伯收藏中佔有很重要的份量,一百件左右的攝影作品,以私密的生活紀錄為主,其中也包括了朗伯的肖像。藝術家曾說這些拍攝的主題都是她所迷戀的對象。每一張照片都是一個故事,所有照片的總和構成了這些倏忽即逝的相遇,以及她的活在「另一面」的「族人們」的集體記憶。攝影作品的名稱擷取自美國搖滾樂詩人盧・里德(Lou Reed)的歌詞「嘿,寶貝,到狂野的另一面散步吧,我說喬伊,到狂野的另一面散步吧」。
將所有位在亞維農朗伯收藏館的南・戈丁作品一同展出作為主軸線,延伸至永久典藏中的其他作品,也是館方第二本出版物:索爾・勒威特(Sol LeWitt)、羅伯特・瑞曼(Robert Ryman)筆記的前導。在本次展覽所挑選出的作品,創作者們試著捕捉「親密性」,以及他們如何藉此反抗大環境的束縛,並邀請觀者進入集體或普世性的同理,關照生命與那些藝術家選擇與我們分享的事物。
如果作品呈現了這個世界的一些碎片,或單一個體的某種集結:它並非排斥普世的價值觀,而是反映了我們的世界從1980年以來的變化,我們將自己交給這個世界,有點僵固在我們分別既有的價值觀,並且試圖毀滅自我與那些造成差異的事物。如果1970年代的標語「個人即政治」就如同字面上的意思,那麼這些私密的故事則提供了一種讓我們在此時此刻作為一種集體想像的可能性。
館方第三本出版物以南・戈丁為主題,包括了五十五張手持拍攝的照片、肖像,這本選集不只紀錄了朗伯與南・戈丁的深厚情誼,也見證了南・戈丁作為一個世代與私密攝影的代表人物。
許多人都聽說過伊馮・朗伯如何與藝術家維繫關係,藉由收藏與在他經營的畫廊做推廣,持續保持聯絡,還有在他新開設的巴黎書店裡展示新一代發掘出來的藝術家,在收藏館舉辦聯展。自從亞維農的收藏館從二十年開放以來,幾乎所有他認識的藝術家都親自造訪過,「由藝術家來看收藏館,同樣的#1」即是邀請這些藝術家擔任策展人,在收藏館的生日之際,各挑選一件他們認為最能代表這個地方,或是收藏家視野的作品。
另外,由羅馬藝術學院(Villa Medici)和京都九条山法國會館(Villa Kujoyama)與馬德里維拉斯蓋茲法國學校(Casa de Velázquez)共同舉辦的「¡ VIVA VILLA !
」新媒體藝術節也同時在亞維農朗伯收藏館開啟了三個月的展演活動,邀請新銳藝術家在廿週年館慶系列活動中一同對話。
▍圖說
1. 南・戈丁的作品〈布萊恩的生日〉
Nan Goldin, Brian’s Birthday, 1983 © Yvon Lambert donation to the French State / Centre national des arts plastiques / Deposited with the Collection Lambert, Avignon
2. 卡蒙旅館外觀,朗伯收藏館的基地。The Hôtel de Caumont in Avignon, home to the Lambert Collection
3. 朗伯收藏館梯廳。
5. 朗伯收藏館的典藏基地「蒙福孔旅館」。
6. 安瑟姆・基弗的作品〈從星星落下的暗光〉。Anselm Kiefer, Cette obscure clarté qui tombe des étoiles, 1996 © Collection Lambert, Anselm Kiefer
7. 唐納德・賈德的作品〈無題〉。Donald Judd, Untitled, 1984 © Yvon Lambert donation to the French State / Centre national des arts plastiques / Deposited with the Collection Lambert, Avignon
8. 唐納德・賈德的作品〈五或更多的盒子〉。Donald Judd, 5 or more boxes, (1968-73) © Collection Lambert, Judd Foundation/Adagp, Paris
9. 索爾・勒威特的作品〈壁畫#538〉。Sol LeWitt, Wall Drawing #538, 1984-88 © Collection Lambert, Adagp, Paris
10. 米克爾・巴塞洛的作品〈圖書館〉。Miquel Barceló, Biblioteca © Collection Lambert, Adagp, Paris
11. 尚-夏爾・布萊的作品〈無題〉。Jean-Charles Blais, Untitled, 1988 © Yvon Lambert donation to the French State / Centre national des arts plastiques / Deposited with the Collection Lambert, Avignon.
12. 尼爾・托羅尼的作品〈五十號筆刷以間距三十公分留下印記〉。Niele Toroni, Empreintes de pinceau n°50 répétées à intervalles réguliers (30 cm) (Imprints of a No. 50 Paintbrush Repeated at Regular Intervals of 30 cm), 2000 Richard Long, Sticks, 1975 © Yvon Lambert donation to the French State / Centre national des arts plastiques / Deposited with the Collection Lambert, Avignon Photo Credit: Pascal Martinez
13.克里斯蒂安.波爾坦斯基的作品〈黑色圖像〉。Christian Boltanski, Les Images Noires (Dark Images), 1995 © Yvon Lambert donation to the French State / Centre national des arts plastiques / Deposited with the Collection Lambert, Avignon Photo Credit: Pascal Martinez
14. 塞・湯伯利的作品〈尼菲迪亞〉。Cy Twombly, Nimphidia, 1982 © Yvon Lambert donation to the French State / Centre national des arts plastiques / Deposited with the Collection Lambert, Avignon Photo Credit: Franck Couvreur
15. 理查德・塔特爾的作品〈我所想到的任何三種顏色〉Richard Tuttle, Any Three Colors on my Mind, 1973 © Private Collection / Deposited with the Collection Lambert, Avignon
「我比較難去談塔特爾,因為我對他的作品了解幾乎僅止於溫柔」朗伯說道「在我的牆上看見這些由『線段』或幾筆鉛筆、筆刷筆觸構成的作品,我了解這些作品依存在幾乎沒有任何基礎上,但我不在乎。就是這樣幾近於無的細微感動了我。」
16. 羅伯特・瑞曼的作品〈大致上〉。Robert Ryman, General, 1970 © Yvon Lambert donation to the French State / Centre national des arts plastiques / Deposited with the Collection Lambert, Avignon Photo Credit: Victor P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