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錢買書能怎麼辦?(而且還是外文書)

因為最近帶小朋友畫地圖,有一本書在台中的圖書館一直找不到,是InIVA出的關於Mapping的展覽目錄。(可能台大圖書館有,大概全台灣美術書籍最全的地方就是那裏,比北藝大還多美術相關書籍的資源)

所以就決定去國美館資料中心推薦它們買啦,雖然一年之後才會在圖書館看到,不過前兩年推薦它們訂閱OCTOBER雜誌,許願真的在一年後成功在國美館的圖書館出現!之前訂閱藝術評論的OCTOBER和電影評論的GRAY ROOM一年大約5000元台票,還附帶一年免費下載、瀏覽所有過去期刊文章。國美館也公開一下嘛~只要有access mit press的帳號密碼就好了,這才是訂閱雜誌最有價值的一部分。

咳,回到正題,結果再回到Iniva的網站,過去出版物居然找不到了@@,只看到新的東西,所以就向國美館推薦了以下:

InIVA是英國專為亞裔、非裔等少數族群倡議的藝術機構,位在倫敦的InIVA美術館於2009年落成,那時候我剛好從倫敦藝術大學畢業,在那裏實習了半年,在教育部門協助舉辦一些活動。
他們推出的Emotional Learning Card set,可以讓學童接觸到許多當代藝術家的作品,藉由這些作品學習領導、統合、情緒管理的問題。網站上也有許多免費的延伸閱讀資料可以下載,這樣的出版模式或許適合台灣的美術機構借鏡,在美勞課介紹台灣和國際的藝術家作品,可以讓美勞課不只是做手工藝,也能結合時事、藝術治療等等。請參見網站:http://inivacreativelearning.org/products/purchase-all-five-sets-together-for-70
推薦書單

雖然不是原本想的那本關於mapping的書
不過今天推薦圖書館買書的故事在此告一段落

其實今天主要是要和大家介紹一本昨天在圖書館裡面看到很酷的書
是Claire Bishop在2013年寫的Radical Museology
最近想找Participatory art的書來看,就看到典藏在2015年出版Claire Bishop寫的《人造地獄》Artificial Hell,覺得也超厲害的!可是國美館裡面的這本書被[館員借閱28天]直到5月中才能再圖書館看到它的身影,於是欲求不滿就找了另一本同作者的書來看,完全沒有失望!


一開頭寫了現在到美術館,首先是被建築的宏偉給震攝住,其次才會注意到美術館裡有什麼作品。這不是本末倒置了嗎?藝術能否在這樣的建築空間之外發生、呈現?
Claire Bishop提到最近一本批判美術館的書,居然已經是1990年Rosalind Krauss的《後資本主義博物館的文化邏輯》。Rosalind Krauss就是因為批判Artforum所以自己出來創立October的人,可是October最近好像也少了有趣的批判和有力道的議題,大部分都是冗長的論文。Claire說Rosalind的那篇文章是受到Fredric Jameson對後資本主義非常悲觀的評論所影響,以兩間分別位在巴黎麻州的當代美術館為例,建築物這個容器,以超乎現實、不知何處可以駐足的廣大,製造出一種脫離(disembodiment)的感受,對Rosalind來說,這呼應了全球資金流動「去物質化」的狀態。
不知道為什麼,我看到這樣的文章都會大力的點頭,覺得她說中心中的刺,可是回到現實又有種什麼也無法改變的無力感(要不就不要接觸這麼厲害的評論,要不就接觸了就花些時間去處理它帶給你的感受吧),Claire繼續說到,在Rosalind出了這篇文章的後十年,大量美術館空間設立、展示當代藝術,這樣的現象前所未有,美術館也越來越大間,越來越像一筆大生意,這兩點讓美術館從十九世紀菁英文化的貴族機構,搖身演變為現在的大眾娛樂休閒殿堂。
上面所寫的,都還只是文章的第一頁而已喔,十分密集的閱讀係數,不過還好這本書只有八十頁而已。
看到最後作者自傳的部份,才知道原來Artificial Hell是2012年出版,既然有台灣的出版商願意在2015年出版《人造地獄》,何不也來出版Radical Museology?找我翻譯吧!也超愛它的插畫,還有書本的小巧可愛,快快快,有市場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