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ure版畫工作室訪問

▍古老媒材,技術的復興/生命與經驗的連續

花地磚、木家具、印刷物、生活器皿、衣服織品、一道料理,生活中的一切事物,有多少在我們看不到的廠房,異國的田地,乾淨的展售空間與網路商城不著痕跡地生產、消失、出現?我們或許還是需要這些東西的並存,了解其中製作的環節,無論是為了拓展技能、知識或靈活運用的可能性。

版畫經常被運用在設計與插圖,吸引我接洽尋找一個版畫工作室的原因,其實是在虎尾兔子的窩咖啡店裡貼的《大誌》海報,本來就對單/雙色印刷、特殊色、紙材等印刷知識很有興趣,但實際接觸之後,才發現版畫的繁瑣真是超出想像,準備好一個版,磨平、刻/晒版、上墨、印、乾、清潔在印,真的不如用電腦繪圖調色來得快。

但在手與紙材、版材的互動過程中,最直接(想或不想要的)紋理與色彩的調配,不是很吸引人嗎?這些一氣呵成的不經意,與特別用力/緩慢的一刀刀、一筆筆刻印出來的圖案具有特殊靈光,經過電子掃描、大量印刷之後,似乎也無法稀釋它們所傳達出來的溫潤與力道。

Texture版畫工作室一隅

▍工作室簡介

由吳佩璇與王亭喧經營的Texture版畫工作室今年以邁入第四個年頭,團隊成員從最初的四人到目前為兩人,去年八月才從一個十二坪的小套房搬到兩層樓的空間。

一樓是店面,寄售販賣版畫作品,並提供教學與共同使用、租借的版畫工作器材和空間。

二樓有書房以及可供藝術家進駐的房間,已邀請過⼩野友美(Tomomi Ono)與游雅蘭兩位版畫藝術家進駐,希望從專業工作者的角度測試共同版畫工作室配置的完善度(請見小野友美與雅蘭的駐店經驗分享影片)。

駐店藝術家除了能幫助經營者確認器材與工作室配置的完善度,也希望借此推廣及提昇租借工作室使用者的數量。期待在五年之內,能達到工作室營運不只能夠打平投資成本與房租等基本開銷,也能養工作室同仁。亭喧分享草創工作室的第一年年終分紅只有65元,目前已經可以打平房租開銷,所以只要努力,靠著經營工作室養活團隊應該是有可能的。

(左起)工作室老闆王亭喧、進駐藝術家游雅蘭、工作室老闆吳佩璇(圖片來源:Texture版畫工作室)
預約至Texture上版畫課的法國旅客(圖片來源:Texture版畫工作室)

▍工作室營運項目分析

「所有工作室都是以營利為導向,只是看有沒有辦法達成設定的目標而已」台北岩筆模店長蘇鈺婷一天來到工作室串門子時,對我提出共同工作室的理想性質大於營利性質的看法回應道。

Texture版畫工作室非常明確的知道營運方向,業務項目條列明確,並且具有社群開拓連結性的定期展覽活動。

| 營收項目        | 非營收項目      |
────────────────────────────
| 教學          | 駐村         |
| 版畫工作空間與器材租借 | 「換版」版畫交流活動 |
| 委託製作        |            |
| 版畫寄賣        |            |

教學與工作室器材租借或許是目前營收的主要內容,小賣店也須付出心力經營行銷才能提高商品流通,目前主要的購買者只有偶爾逛到店面的外國旅客,台灣在地的消費者對版畫購買意願不高。

工作室也舉行「換版」展,今年邁入第三屆的籌備狀態,2015年分別有71位、2016年則有46位國內外創作者共同參與,可以交換到其他參與者與工作室準備的禮品共四件作品。主辦也持續在研究國外換版活動的經營模式,例如澳洲。像是有些換版活動需提供十張作品、有無販售等規則也各有差異。

工作室保留下來了前兩屆活動的所有作品,翻看這兩本資料夾可以認識大量的創作者,如何以不同媒材、技法創作出風格多元的作品。這是沒有審核機制、不為比賽排名的交流活動。

只是辦展耗費大量時間人力,一年的時間從發簡章、收件、尋找場地、廣告、展出成果、寄送交換作品,許多的行政事務只能靠經營者本身執行,或以換工、尋找志工的方式完成工作項目。獲得與累積的知名度與人脈網絡,或許拉長時間來看,能夠慢慢回收在工作室營收之中。

▍關於版畫收藏市場

工作室收藏的日本版畫作品

關於展覽作品販售與否,也可近一步探討版畫收藏市場與習慣的議題。在Texture工作室樓梯間的黑灰色強上,有一件約10×10公分的彩色版畫小品,一輛紅色的車子行駛在綠色藍色的背景前,這件作品是佩璇在日本買的,日本的版畫市場較為活絡,像是這件作品的版數有880件,他更有看過高達3000個版數的作品,如果這些作品都能順利的流通,是否代表了消費價值觀對版畫的認同,以及對該創作者的愛好與肯定?

版畫作品的利用當然也不僅止於手工印刷,讓每張作品都略有不同的特異性。許多雕塑也有限量版數,讓消費者因為其他知名收藏機構/個人也擁有這件作品而考慮加入收藏行列。所以,還是回歸到喜不喜歡那件作品,消費情境的烘托,以及創作者需要持續經營自身品牌價值的課題。

理論上來說,市場經營只有靠不斷的拓展客戶、更好的商品呈現。而創作者需要交流、支持、互動(類似buymeacoffee.com的概念)。但目前藉由市集擺攤、小賣店、網路等通路販售都有瓶頸。似乎只能回歸到紮實地累積版畫知識、歷史、技法,Texture穩定累積實力之後,靠著版畫教學、打開空間分享,讓更多人了解與欣賞版畫的魅力,或是不斷持續創作、展覽累積個人知名度。

▍老闆們最自豪的一件作品

「凹凸孔平」四大版畫類型中,王亭喧與吳佩璇教學的取向各別是「凸孔」和「凹平」。

亭喧喜歡雕刻版畫的過程,也就是在不同的版材上用刀刻下精細的圖案製成凸版,並佐以細膩多層次的套色。早先喜歡植物與動物的主題,近期則以觀察人與人之間關係為題材,例如圖中大型的版畫一雙小腳上攀附著植物,傳達了「依存」的感覺,從完成品與色票,可以看出多種色彩、透明與不透明的疊印交錯。

而佩璇的創作是以照片轉成版畫,或直接在版上繪畫,不用刀,中間經歷的繁瑣細節,是將記憶封存、質疑記憶可信度和挑戰照片絕對真實性的過程。〈山慢〉與光頭人物背影的無題作品,是直接在版材上繪畫而後印製的例子。而他目前最喜歡的作品,則是「Black on Black」系列,例如〈那年我與你去看的金針〉和〈嘻II〉,從自己拍攝的照片中挑選制版,用黑色的墨印在黑紙上,初看會難以辨認細節內容,需經仔細觀察。

王亭喧與版畫作品〈symbiosis〉描繪人共生依存關係
王亭喧版畫作品〈symbiosis〉使用色票
吳佩璇 那年我與你去看的金針 2016 28.5×19.3cm 平板 版次6/13
吳佩璇「Black on black」系列〈嘻II〉
吳佩璇〈山慢〉
吳佩璇〈無題〉

Texture版畫工作室https://www.facebook.com/TexturePrint/

感謝 Peiqi Zhang 轉介,在台中弄自己的工作室也加油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