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is Weinberger 的生態、藝術、哲學
洛伊絲・溫伯格的生態、藝術、哲學——維也納美景宮「基礎」展
文|吳礽喻 圖版提供|Belvedere 21
洛伊絲・溫伯格(Lois Weinberger, 1947-2020)是生態藝術的先行者,自一九九零年代以來就不斷以創作探討自然與文化的分野,他的作品揉合巫術與概念、詩與苦行,闡述了人類能動性的限制,並使觀者去體會人定勝天的執著與幻覺。
他的作品以邊緣的、無利可圖的、沒有價值的事物來挑戰、質問倫理的標準,環繞著物質消逝與循環的更迭,並賦予這些事物一種可接觸、可感知的表達方式。成為生態藝術重要的發聲者之一。
維也納二十一世紀美景宮「基礎」(Basic)展覽,名稱來自於洛伊絲・溫伯格 2018 年作品〈基礎:擴大的概念〉,用泥土、木條攪和而成的七件雕塑〈基礎〉像是等待著甦醒的泥土精靈,仰天而躺,身體的成為尚待定義。這次的展覽集結了溫伯格從 1970 至 2020 年創作的一百多件作品,從那時開始籌劃這場展覽,直到他在 2020 年四月無預警過世,由伴侶法蘭切絲卡・溫伯格(Franziska Weinberger)完成最後的整理,與策展人塞維林・鄧瑟(Severin Dünser)一同討論過後展出,希望能如實地呈現藝術家的視野。
▍雜草社會
洛伊絲・溫伯格參與了兩次卡塞爾文件展,這次的美景宮 21 展覽遍佈一層樓畫廊空間、雕塑公園,包含紙本作品、攝影、雕塑、現成物、繪畫、兩部影片、六件戶外裝置。雖然展覽不以回顧展的型式來設計,但作品創作時間軸的確橫跨了數十年,以交互連結、呼應的小型合奏作為策展動線,一種糾纏(a tangle:也可譯作困惑、混亂、使陷入、使捲入)的動線鼓勵參與者去描摹出橫跨溫伯格創作生涯中多元、都同樣重要的敘事立場。
〈超出植物以外的合而為一〉(Das über Pflanzen ist eins mit ihnen)是 1997 年第十屆卡塞爾文件展的作品,在廢棄的鐵軌上,沿途一百公尺撒下了原生種(indigenous)與外來種(neophytes)的花草種子,它依然存在於該地、且不斷在變化中。也是一系列代表「雜草社會」(ruderal society)的行動紀錄。
相隔二十年後的第十四屆卡塞爾文件展,溫伯格的〈碎屑之地〉(Debris Field)挖掘了他的父母位於奧地利蒂羅爾(Tyrol)的農莊地底一千多個物件,並以呈現考古文物一般的方式於雅典展示這些日常生活中的遺棄物。「雜草社會」則在卡塞爾的橘園西側展館(Westpavillon〔Orangerie〕)「切」出一個縫隙,棄置後任憑挖洞、鬆土、堆積而成的小土丘由風、昆蟲、鳥來進行播種。
文件展網站介紹的第一個段落:「植物是洛伊絲・溫伯格談論自然與社會的核心。他的『雜草』激進詩學——就如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在荒地上生長的植物——抵抗了人類世『主自然』(primary nature)的理想,他說雜草的行為『抵抗純與真的美學、抵抗秩序的力量』。到後工業荒地上以及都市邊緣盛開的漂泊野生植被,比當代社會裡嚴密控管的『野外』更加的『自然』。雜草總是隸屬於植物界的下層階級,是一有機會就準備好突破城市表面的『群眾』,撬開人類秩序與穩定的虛飾。」
▍綠人
「綠人」(Green Man)是基督教會建築中重複出現的意象(figure),也是一種導引的主題(leitmotif)。它的原型允許各式各樣的詮釋:從異教的森林精靈,到人與自然之間的象徵關係,具體化了黑暗、未被馴服、危險的自然與基督教啟示光芒的對立,有時以長滿植物的頭像來呈現,是「勿忘你終有一死」(memento mori)以及一切存有無常的提示。
溫伯格的自畫像——包含一系列水彩畫、一個物件、以及照片都以此為題,做為創作生涯中主要的命題,他不企望回返自然或修復關係,而是把問題深切根植在人類如何看待自己(self-conception),他認為文化與自然並非對立。
〈葉子之旅〉(Journey of Leaves)是溫伯格與妻子在2009年威尼斯雙年展的共同創作:綠葉剪影、葉子、藻類被堆在長方形木棧中央,逐漸分解成為土壤有機質的過程。從「廢物」(waste)轉化到富含養份的土壤,代表人類也無從脫離的、逝去與成為的循環。
溫伯格在〈家巫毒一〉(Home Voodoo I)則衍繹了一段淨化與解放的儀式,以一種幽默的方式混合在地慣習、家族神話與巫術、天主教、異教徒的實踐。
▍棕土
邊緣地帶與棕土(brownfields)吸引溫伯格的持續關切,他搜集在都市生長的野生植物種子,在租賃的閒置空地上栽種它們,重新安置植物的同時把休憩土地釋放回都市生態,藉由加速植物的遷徙與流動,協助推翻了強制加諸於棲地的、武斷的界線。
這樣的遷徙所突顯出一種政治意涵,在〈攜帶式花園〉(Portable Garden)系列他把土壤和裡面由風與動物帶來的種子裝進大塑料袋,這樣的袋子也經常是移民裝載所有家當的用具。
在維也納美景宮 21 的雕塑花園中有多件作品等待觀者的探索,包括 2012 年一直留在那裡的〈野立方〉(Wild Cube),在一座高聳的鋼鐵牢籠中造林,在沒有人為介入的狀態下即興伸展。一個對人類封閉的園景,一個植栽與動物的庇護所,和被認為是當代藝術理想展示空間的「白立方」拉開了一種反差。
〈路旁之屋〉(Wayside House)是溫伯格在希臘看到的構築形式,不只紀念了道路意外的往生者,也是徒步者的補給站(store provisions for wayfarers),他把這樣的利他概念轉化為放置儲放詩句的地方,來訪者可以在此取用寫有詩句的紙張,並在上面蓋章,印章以甲蟲在樹皮上鑽出的孔道為圖樣——比擬登山護照上征服一顆山頭的里程紀錄。
在灌木叢上掛著拖鞋的〈戈梅拉雕塑〉(Sculpture La Gomera)可被詮釋為超現實主義,但其實人造物成為植物的葉子或是果實也能是一種寫實主義的呈現,是第一次公開展出的作品。〈鳥摩天大樓〉(Skyscraper for Birds)則是藝術家把人為理性化的住宅不動產模式移植到動物界——批判了居住條件的尊嚴受到效率優先的壓抑。這件溫伯格創作生涯早期的作品(1976 年)也反映出他的鐵匠訓練。
▍延伸索引
維也納美景宮館長史黛拉・羅里(Stella Rollig)表示:「作為當代藝術重要的哲人,洛伊絲・溫伯格以哲學領域來實踐生態思維。」而策展人塞維林・鄧瑟(Severin Dünser)則認為溫伯格「對人與自然的關係、存在的相對性、人類標準的主觀等基本的顧慮有他獨到的視角,在今日對氣候變遷與環境災難等社會熱切的辯論中,有更密切的關聯性。溫伯格把對外圍的反思移到中央,促使我們重新思考自身可能從未想過的、和統治自然規則有關的問題。以詩-政治網絡出發的多元路徑及冥想。」
▍圖說
01 洛伊絲・溫伯格 2018 年作品〈基礎:擴大的概念〉。 Lois Weinberger, Basics – the Idea of an Expansion, 2018 Photo: Johannes Stoll / Belvedere, Vienna Courtesy: Studio Lois Weinberger and Galerie Krinzinger Vienna
02 1997 年第十屆卡塞爾文件展作品〈超出植物以外的合而為一〉。Lois Weinberger, Das über Pflanzen ist eins mit ihnen, documenta X Kassel, 1997 Photo: Dieter Schwerdtle Courtesy: Studio Lois Weinberger and Gallery Krinzinger Vienna
03~06 溫伯格〈碎屑之地〉。Lois Weinberger, Debris Field, 2010-19
Photo: Johannes Stoll / Belvedere, Vienna
Courtesy: Studio Lois Weinberger and Galerie Krinzinger Vienna
07 溫伯格 2014 年出土的貓木乃伊。Lois Weinberger, Untitled, 2014, Photo: Paris Tsitsos © Studio Lois Weinberger Courtesy: Studio Lois Weinberger and Gallery Krinzinger Vienna
08 溫伯格把挖掘〈碎屑之地〉戴的防塵面具融入這件作品,暱稱它為〈傳教士〉。Lois Weinberger, Bischof, 2003 – 2019 © Studio Lois Weinberger Courtesy: Studio Lois Weinberger and Gallery Krinzinger Vienna
09 洛伊絲・溫伯格 2004 年作品〈綠人〉。Lois Weinberger, Green Man, 2004, Photo: Paris Tsitsos © Studio Lois Weinberger, Courtesy: Studio Lois Weinberger and Gallery Krinzinger Vienna
10 洛伊絲・溫伯格 2004 年作品〈無題(頭骨)〉。Lois Weinberger, Untitled (Scull), 2004 © Studio Lois Weinberger, Courtesy: Studio Lois Weinberger and Gallery Krinzinger Vienna
11 洛伊絲・溫伯格 2007 年作品〈綠人〉。Lois Weinberger, Green Man, 2007, Photo: Johannes Stoll / Belvedere, Vienna, Courtesy: Studio Lois Weinberger and Galerie Krinzinger Vienna
12~15 洛伊絲・溫伯格 2020 年作品〈綠人〉。Lois Weinberger, Green Man, 2020, Photo: Johannes Stoll / Belvedere, Vienna, Courtesy: Studio Lois Weinberger and Galerie Krinzinger Vienna
16 維也納美景宮 21 展場照片,左方照片為溫伯格與妻子在2009年威尼斯雙年展的共同創作〈葉子之旅〉紀錄。Exhibition view “Lois Weinberger. Basics” Photo: Johannes Stoll / Belvedere, Vienna
17 洛伊絲・溫伯格 2004 年作品〈家巫毒一〉。Lois Weinberger, Home Voodoo I, 2004, Photo: Paris Tsitsos © Studio Lois Weinberger, Courtesy: Studio Lois Weinberger and Gallery Krinzinger Vienna
18 洛伊絲・溫伯格於美景宮雕塑公園的裝置〈野立方〉。Lois Weinberger, Wild Cube, 1991/2011, Photo: Johannes Stoll / Belvedere, Vienna, Courtesy: Studio Lois Weinberger and Galerie Krinzinger Vienna
19 洛伊絲・溫伯格 2020 年作品〈戈梅拉雕塑〉。Lois Weinberger, Sculpture La Gomera, 2020, Photo: Johannes Stoll / Belvedere, Vienna, Courtesy Studio Lois Weinberger and Galerie Krinzinger, Vienna
20 洛伊絲・溫伯格 1976 年作品〈鳥摩天大樓〉。Lois Weinberger, Skyscraper for Birds, 1976, Photo: Johannes Stoll / Belvedere, Vienna, Courtesy: Studio Lois Weinberger und Galerie Krinzinger Vienna
21~24 「洛伊絲・溫伯格:基礎」展場照片。Exhibition view “Lois Weinberger. Basics” Photo: Johannes Stoll / Belvedere, Vie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