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幽默:類虛構 (page 3)
沙菲.貝荷是一位虛構的人物,這點在後續的報導及評論中不一定被闡明,有些報導先讚揚貝荷是一位被遺忘的偉大女性,最後才點出這是麥可.布隆的創作計畫之一,甚至後來幾年有文章將貝荷和其它真實的歷史人物相提並論,對創造這個人物的藝術家隻字未提。那棟原本將被剷除的建築也被保留下來,附近的鄰居常以「沙菲.貝荷之家」稱呼。當時雙年展的參觀者不一定看得出端倪,有些人被告知「貝荷是虛構人物」才恍然大悟,將展場重新逛過一遍,尋找虛構的蛛絲馬跡。
這樣的創作手法被蘭博比提稱為「類虛構」(parafiction),這個字能被拆解成兩個部分,字首「para」有類似、近乎的意思,「fiction」則可譯成虛構或小說。像是「paramedic」為戰場上或救護車的醫護人員和真正的醫生不一樣,不會只在消毒過的診間內治療病患,她認為虛構在近年來成為重要藝術類別,但「類虛構」卻超越了既定的虛構概念,不能安分地待在純文學的領域內,偏偏要跨越到現實生活中攪和一翻。類虛構是一種後擬象(Post-simulacral)的策略,探討的不是現實的消失而是玩弄了務實的信任法則。簡單來說,類虛構敘述的故事會因為手法的成功與否、以各種不同原因為由,持續好一段時間被認為是真的,甚至對部分人而言,擁有真理的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