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社會實踐──一些美國的案例 (page 2)

▍關注都市生活與自然環境

 去年夏天,瑞士藝術家湯瑪斯.赫什霍恩(Thomas Hirschhorn)受邀在紐約布朗克斯,與當地社區合作搭建〈葛蘭西紀念碑〉,參與的社區住戶大多來自一棟1956年興建的老舊公寓大樓,義大利無政府主義理論家葛蘭西(Antonio Gramsci)看似和他們的生活差距十萬八千里,但你絕對猜想不到居民熱情參與的程度與這件作品立下的標竿,雖然在一個房租每月400美元的地方,能以時薪10美金在〈葛蘭西紀念碑〉打工是一個誘因,可是它開啟了一個空間讓民眾自由發揮,產生參與感及認同感的可能性,有時甚至打破了種族、階級的藩籬,讓大家一起學習、進食、玩樂。十個月的展覽期間,赫什霍恩帶著居民用簡易的三夾板、封箱膠、藍色的防水布,搭起簡易的建築構造,裡面有酒吧、餐廳、藝術與音樂工作坊、圖書館、博物館等等一應具全,德國哲學家施坦威格(Marcus Steinweg)受邀每天進行一堂講座,當地詩人、音樂家朗誦他們的詩歌,雖然簡陋的建築常會有漏水的問題,不過仍不減參與者的興致,穿著雨衣繼續參與活動,卸展時當地也居民表示不捨。

 〈葛蘭西紀念碑〉是赫什霍恩第四座向著名思想家致敬的作品,他從80年代開始在巴黎參加街頭藝術創作團體,把對於政治與文化的看法以塗鴉或張貼海報的方式置入公眾空間,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堅持創作只用「普遍的、便宜的、容易取得的、不會有任何加分效果的」日常生活物品,例如紙版、膠帶、錫箔紙、印刷物,並認為這是「政治」的表現。雖然作品外貌常看起來很頹廢,但倫敦泰特美術館、威尼斯雙年展瑞士館、紐約現代美術館、Gladstone畫廊近年來紛紛向他招手、為他的作品背書。前三個紀念碑分別是1999年在阿姆斯特丹的〈斯賓諾莎〉(Baruch Spinoza)、2000年在法國亞維儂的〈德勒茲〉、2002年在德國卡賽爾文件展的〈喬治.巴代伊〉(Georges Bataille),赫什霍恩從計畫一開始,就設定這些紀念碑要設立在貧民窟與勞工居住處所旁邊,取得當地居民同意並參與興建過程,〈葛蘭西紀念碑〉是這系列作品的最後一件。